未有鹤山县,先有古劳茶
眼下正是春茶采摘时节,走进鹤山市古劳镇茶山村,满山茶园尽吐翠绿,随处可见茶农采茶身影。
与以往不同的是,如今古劳的茶香还引来各地游客和研学旅游团,体验春茶采摘,感受品茗乐趣。
“未有鹤山县,先有古劳茶。”说起古劳茶,这句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颇具代表性。据《鹤山县志》记载,“鹤山茶业之发源,历史悠久,远在宋元时代已现端倪”,至今已逾700年历史。相传,鹤山种茶正是始于古劳。
近年来,古劳镇立足茶叶资源优势,大力保护推广古劳茶文化,以茶产业为抓手,通过引进专业生产经营主体带动村组抱团发展,让分散资源聚起来,闲置资源活起来,不断擦亮古劳“茶产业”名片。
古劳茶山采茶忙。
始于宋代:茶山“来往采茶者不绝”
鹤山种茶始于古劳,古劳种茶则始于茶山。
茶山位于古劳镇西北部,面朝西江,山岭海拔高约200—400米,空气湿润、雾气濛濛、露水丰富,独特的自然条件适宜种茶。
据说,茶山种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,当地所产的“古劳银针”是广东历史名茶。关于这段历史,当地流传着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。
传说,宋代有一男一女带着茶种从福建来到古劳的丽水村石岩头山洞居住,开始种制青茶。二人死后被后人称作石公石婆,其种植的青茶繁殖成为后来的古劳茶。后来,丽水村人在其村后的葵根山开发茶园,先后建村10个,后葵根山改名茶山。
至明代中叶,古劳引种茶叶已比较成规模。由于古劳紧靠西江,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年代,水上运输的方便使古劳迅速发展,形成商业集散地,逐步变成集市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古劳名气扩大,行政区域上设立了“古劳都”,属肇庆府新会郡药迳司古劳都。
清雍正十年(1732年),清政府为“兴地利而遏盗源”,将新会、开平两县部分周边区域划分出来,建立了鹤山县。故而,民间才有“未有鹤山县,先有古劳茶”的说法。
鹤山建县后,首任县令黄大鹏鼓励种茶,并组织编写《鹤山茶鉴》,向茶农推广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。同时,随着大批客家人相继迁入鹤山,在鹤山垦荒开村、种茶务农、繁衍子孙,有力推动了鹤山茶业发展,鹤山一举跃升为“广东茶叶第一县”。
史料记载,鹤山种茶最盛时:“茶园5000公顷,年产毛茶4000吨,年出口3000吨,鹤山茶几占全省输出量之八九成,其输向地近如南洋,远至欧美。”
此一时期,古劳茶发展更甚。1827年的《鹤山县志》记载,当时的整个鹤山出现了“无山不产茶,茶市达60余处”的盛况,在茶山、大雁山等地“一望皆茶树”“来往采茶者不绝”。
一波三折:从茶农弃种到逐渐复苏
古劳种茶历史悠久,发展之路可谓一波三折。
历史记载,清咸丰、同治年间(1851—1874年),鹤山县境先后发生洪兵起义及土客械斗且持续十余年,社会动乱,致茶农流离失所,大部分茶园被焚烧或抛荒。
20世纪初期,鹤山侨资经营茶场(俗称“金山庄”),一度让鹤山茶叶恢复至年出口5.5万担。古劳茶凭借其优秀的品质,不仅内销,还随着华侨的足迹,运向香港、澳门、南洋和美洲等地。
20世纪30年代后期,战乱四起,鹤山茶叶生产再度衰落。当地茶农说,以前会将采摘来的茶青卖给茶厂,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茶青的价格非常低,很多地方的茶农见赚不到钱,便砍掉茶树,改种其他作物,年轻人出去做工,种茶的人越来越少。
随着鹤山茶叶种植走向衰弱,“古劳银针”也渐渐消失。“古劳银针”是取茶树最新鲜的芽制作而成,产量极低,一般是好茶之人翻山越岭找来,自制自饮。目前,茶山的茶园大多数种植云南大叶等引进来的优良茶种。
进入21世纪,当地党委、政府日益重视鹤山红茶品牌,全市茶叶种植开始复苏。近年,鹤山除了鼓励种植外,还牵头举办红茶文化节,不断扩大鹤山红茶的知名度。在各方努力下,2015年鹤山红茶成功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。
迎着鹤山红茶复苏的春风,古劳镇大力推动茶业发展,满山茶园再度复绿,让广大茶农看到了新希望。经过数年发展,古劳镇的茶山、丽水成为鹤山红茶主产区之一。
茶旅融合:持续擦亮“茶产业”名片
每年清明节前后,走进古劳茶山,除了茶农忙碌的身影,各地而来的游客亦是茶园一道特别的风景。
“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来体验采茶和制茶。”古劳茶山生态园茶园负责人刘国锋说,茶园种植面积约700亩,有黄金芽、雪芽、金牡丹等七个品种,从去年开始接待研学旅游团,游客主要来自周边城市,至今已经接待超过40个团。
作为全省“百千万工程”首批典型镇,古劳镇坚持因地制宜谋产业,突出特色促发展,通过一片小小的茶叶,让茶山走出一条“农文旅融合”新路。
一方面,古劳镇大力推广茶叶种植、采摘、加工、品茗等体验式活动,进一步扩大茶园规模,把茶山数千亩茶园打造成为茶文化旅游线路,实现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。
另一方面,立足茶叶资源优势,古劳镇积极探索组织共建、资源共联、产业共兴、群众共富的发展模式,以茶产业为抓手,通过专业生产经营主体带动村组抱团发展,让分散资源聚起来,闲置资源活起来。
去年以来,古劳镇探索实行公司化专业运营模式,通过经济联合社与古劳镇茶山生态园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书,以资金投入的方式与生态园公司合作开发项目,获得收益分红,带动村强民富,进一步擦亮古劳“茶产业”名片。
如今,满山茶园飘香,古劳茶重现昔日荣光,凭借其可观的经济价值,正成为村民群众致富的重要产业项目,为古劳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注入“茶动力”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随着鹤山推进中欧合作区建设,古劳茶搭乘“江门号”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大踏步走向全球市场,肩负起展现鹤山新形象和联系海外华侨纽带的新使命。
参考文献
[1]鹤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.鹤山县志[M].广东人民出版社,2001.
[2]鹤山市文化馆编.鹤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[M].中国华侨出版社,2021.
[3]方金福.鹤山茶业辉煌历史和新时期茶业发展浅见[J].广东茶业,2005(Z1):31-33.
来源:南方+(记者/摄影:任龙)
整理:鹤山市融媒体中心(鹤山广播电视台)
编辑:吕敏玲
审核:吕桢华 陈楚文
监制:吕悦怡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